船用燃料油是远洋船舶的动力血液,其质量直接关系到主辅机的运行效率、可靠性、使用寿命及排放水平。作为燃料油厂家,严格遵循国际国内标准生产合格产品是基本责任。船用燃料油的标准是一个复杂的体系,主要围绕粘度、硫含量、闪点等关键指标展开,以确保船舶动力与环境保护的双重需求。
一、国际主流标准:ISO 8217的核心地位
目前,全球船用燃料油市场普遍采用国际标准化组织制定的ISO 8217标准作为产品交付和验收的依据。该标准将船用燃料油分为两大类:
1.馏分型燃料油:
这类油品轻质、洁净,主要通过蒸馏工艺生产,相当于车用柴油的范畴。标准中将其分为DMX、DMA、DMZ和DMB四个等级。
主要特点与应用:粘度低、硫含量可控性好。DMX用于应急设备,有更严格的闪点和低温流动性要求;DMA(常称为船用轻油)是远洋船舶辅机和新型电喷主机的选择;DMB则允许掺入少量残渣组分,质量要求稍宽。
2.残渣型燃料油:
这类油品是原油经过蒸馏后剩下的重质残渣,通常需要与馏分油调合以达到标准要求。标准中从RMA到RMK等多个等级,数字编号大致对应其运动粘度的上限。
主要特点与应用:粘度高、密度大、价格经济,是传统大型低速船用主机的主要燃料。其质量控制在于粘度、稳定性(防止油品分层)、兼容性(防止不同批次油品混合产生沉淀)以及催化颗粒含量(源自炼油催化剂,会对发动机造成磨损)。
二、核心质量指标解读
无论是哪种类型的船用燃料油,以下几项是关键的质量指标:
1.运动粘度:这是重要的指标之一,直接影响燃油的雾化效果。粘度过高会导致喷油不畅、燃烧不完全、积碳增多;粘度过低则可能使燃油泵润滑不足。厂家需要准确控制粘度,确保其在发动机要求的范围内。
2.硫含量:这是当前受关注的环保指标。根据国际海事组织规定,全球海域的硫含量上限自2020年起已降至0.50%m/m;在设立的排放控制区内,硫含量上限更严格至0.10%m/m。燃料油厂家需通过使用低硫原油或采用脱硫工艺来满足这一强制性要求。
3.闪点:关系到船舶储存和使用的安全性。标准规定了低闪点(通常为60°C),以确保在正常环境温度下不会形成可燃性蒸气,杜绝火灾隐患。
4.密度和净热值:密度影响燃油的计量和存储,净热值则直接关系到燃油的能量效率,是衡量燃油经济性的重要参数。
5.沉淀物与总残碳值:这些指标反映了油品中不易燃烧的杂质和胶质、沥青质的含量,含量过高会导致滤器堵塞、喷油嘴结焦和气缸磨损。
三、标准的动态演进与厂家责任
船用燃料油标准并非一成不变,它正随着环保要求的提高而不断升级。除了硫含量,针对生物燃料混合组分、温室气体排放等的新规范也在酝酿中。
作为燃料油厂家,我们的责任远不止于生产符合标准的产品。这包括:
1.质量稳定性:确保每一批次的油品都稳定达标,避免因质量波动给船东带来风险。
2.提供准确数据:随货提供真实、准确的燃油检测报告,确保船方能够安全、有效地使用燃油。
总结而言,船用燃料油的标准是一个以ISO 8217为框架,以粘度、硫含量、闪点等为核心指标的体系。作为燃料油厂家,深刻理解并严格执行这些标准,确保产品的安全性、环保性和与船机的匹配性,是保障全球航运业顺畅、绿色运行的基础。